2024年8月10日发(作者:)

行测之言语理解解题经验技巧总结(纯干货)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和判断推理

言语理解与表达,往往题量较多,占有行测中不少分值。在这部分取得较高的正确率,对于提高行

测成绩有重要意义.言语理解与表达,大体有词语填空、排序、片段题等。对于词语填空,没有捷径可

走,只能踏踏实实地积累,认认真真地复习,结合词汇含义、语境等选出选项.对于排序题,将打乱顺序

的语句重新排出正确的顺序,效率最高的是采取排除法,最好能先确定首尾句,将明显不合逻辑的排序

排除掉,再权衡选出选项;如果时间紧张,则凭语感从剩下的选项中选出。片段题,题干大,内容多,审

题时间耗费较多,抓住要点、关键则显得非常重要,可以节约些时间。

言语理解与表达和判断推理一定要掌握“快速识别考点”的方法,就是考试时,看到一个题,马上

就能识别这个题目属于哪个考点,知道这类的题目应该怎么找答案。这样既能提高做题速度,又能达到非

常高的正确率。为了节约时间,在做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的时候可按照以下的顺序作答。

(一)首看提问方式,明确题目的类型

考生首先需要看题目的提问方式,提问一般在最后一句.明确题目的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答题。

如果设问是主旨概括类题目则需注意答案主要是对题干的概括;如果设问是问本段强调了什么,则需注

意答案可能意在言外,照搬原文的答案一般不可取;如果设问是寓言故事、启示、道理类,则需注意答

案一般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提升到精神的层面。这类题的问法一般有:对段意概括最准确的是?对下文

主要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这段文字意在强调?这段话意在说明?……如果是问的“概括”,就直接

归纳出文段大意,找作者陈述的内容,陈述的内容不能多不能少。如果是问的“强调\",就不能直接归

纳了,还要在归纳的基础上外延,找作者的言下之意。

XXX说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

这句话概括的是: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是不对的。此处,“不对”和“耍流氓”是同等置换。这句话

作者强调的是“我们应该抵制不以结婚为目的去恋爱的行为\".此处,“应该抵制这种行为”则是作者的

言下之意。

(二)再读题干材料

读题干材料并不是简单的阅读,而是要注意寻找对解题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关键句、主题词或者

题干结构。题干材料的关键词一般是关联词或者总结性的能表达作者观点的词;关键句则主要有首尾句、

评论句、疑问句、设问句等等;题干结构则主要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转折结构、递进结构、因果结

构等等.

(三)最后快速筛选答案

筛选答案,建议利用排除法,此方法可以在分析题干后仍得不出相应结论的情况下适用。一般而言,

正确选项是对主旨句或者关键句的同义替换。而错误选项则各有千秋,如表达过于绝对、以偏概全、偷

换概念、强加因果、无中生有、混淆是非(在细节判断题中,选项还会出现混淆时间、混淆数量,混淆

范围、混淆逻辑关系等表述。)基本万变不离其宗.在考场上,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如果在排除错误选

项的时候能清晰地找出这个选项错在哪里,是偷换概念?还是以偏概全?还是表述过于绝对?如果你能

指出每个错误选项分别是哪一类型错误,那就可以保证这道题你100%不会错,同时也会在做题时不断加

强信心。

第一轮排除之后,如果不能确定正确选项,就要慎重选择推论过度选项:在言语理解的选项当中,

许多选项都是从文段当中做出的推论,常见的有,“所以我们不得不”,“因此我们必须\",“我们要\",

“人们应该”这样一些说法,很明显是从材料当中得出的一个推论,是来迷惑考生的,这种推论往往是

基于考生习惯的一种思维,但他不一定是作者的思路,所以选项中凡是推论都要慎重分析。最后一点是

注意答案的高度和深度,两项相权选其高/深。一般情况下,正确答案不是对某种现象或现状的简单描述,

而是针对这种现状应采取的态度或措施。

例如:规矩是人定的,但潜规则是谁定的,恐怕没有人知道。如

果不按潜规则来,办点事就是难上加难,屡屡碰壁之后,人们才会变得“懂事”。潜规则就像一个漩涡,

一旦陷入其中,往往身不由己.但如果人们没有一点“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都不愿率先打破潜

规则,而甘愿被它所左右,那社会的进步将是 艰难而缓慢的。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形成打破潜规则的共识,

让正常的规则真正起到作用,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A.只有打破

潜规则,正常的规则才能起作用;B.潜规则主宰着我们的生活;C.潜规则危害大;D.正常的规则在社

会无法运行。

(技巧分析:做主旨推断题时要区别于文段概括题,注意选项陈述的高度,B、C、D三个选

项都是对现状的某种描述,只有A提出了针对这种现状应采取的措施。故答案为A。)这类题目对语感

要求极高,因此极有可能出现语感不好时连续错误的可能,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培养相信自己的习惯,

千万不能反复推敲,越推敲错的可能性越大。

总的来说,言语理解这类题的干扰选项的特点主要有:

1. 看似合理,其实以偏概全、断章取义。 要么利用在文段中没有提到的生活常识编造选项。要么

把文段中的事实和细节当主旨,把片面的次要的观点当成主要观点。因此我们要从文中找依据,找答案,看

似合理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答案。 在主旨题中,应该排除细节干扰,把握主题。

行测之言语理解解题经验技巧总结(纯干货)

2. 偷梁换柱,张冠李戴。要么对句中的细微处做了改动,要么截取文章中的词语或类似结构进行编造。

要么在备选项中把因说成果,把果说成因,把别人的观点或作者反对的观点说成是作者的观点。因此我们要

注意,过于相似的选项不一定正确,除非程度、范围都与原文完全一致。我们要注意:“原文越多,对的可能

性越小”!

3。 用常规含义代替偏用词义.词意句意题中,通常把要考察的词或句的常规含义作为干扰项。

4. 过度引申。要注意选项是不是大大超出了文章允许的范围,切勿过度发挥.

5. 最具迷惑性的选项是一半对一半错的!

为了提高效率,我把言语类题目分为四个类型来讲。

主旨题

【这段话的主旨是】

【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解题思路:

▲找重点,即文段主题句。 ▲ 对比选项进行转换(同义替换、精简压缩)。 ▲ 忠于原文,

无需引申。 ▲ 通常为对策或核心观点。

看到“主要”二字,基本上就是要求找段落主旨。做这类题把握两字原则-—全和准。“全”指正确的选

项一定要能概括题目全段,既能包含前半段也能概括后半段,既包括正面陈述又包含反面描述。“准”指正确

的选项一定要精准,其对题目主旨的概括不偏不倚,不多不少,不搞删减、不搞延伸。避免以偏概全,切忌

推理引申,注意同义替换。

段落主旨题要重视段落的首末句.如果第一句话是对全段进行总结,那么第一句就是主题句。如果最后

一句是对全段总结,那么最后一句就是主题句。有时主旨句出现在中间起呈上启下的作用(比较少见),如

果段中转折,那么该句可能是主题句。如果段落中有明显的主题句,则答案一般是此主题句的变个形式的表

达.如果段落中没有明确的主题句,就要考生自己进行归纳.如果有两个选项意思都符合,应该选择那个与原

文意思最接近的、意义比较宽阔的、比较富含深意和比较抽象的。

目的题

【这段文字主要告诉我们】

【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

【这段文字主要在强调】

【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解题思路:

▲ 找相应的得分句。(即题眼,通常为一句。找到题眼就可推出选项,相反,选出来的选项如果能在

文中找到题眼验证,九成不会错.) ▲ 通常为对策或核心观点。

细节题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与这段文字文意相符的是】

【根据这段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根据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根据这段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下面不符合这段话所表达的意思的是】

解题思路:

行测之言语理解解题经验技巧总结(纯干货)

▲首先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考点,仔细的看原文是怎么说的。▲ 体会细节题正确答案和干扰项目涉及

的基本的特点。▲正确的选项必须和文章讲的意思要完全符合,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正确选项的特点一般有:

1。能找到答案,但是不可能与原文一模一样,而是不同的词语和不同的句子表达相同的意思.(改写

一般是答案,原封不动照搬一般不是答案)

2.一切严格按照原文,不要按照自己的想象发挥.

错误选项的特点:词性替换、因果颠倒、概念缩小或扩大、偷换概念、未提到、绝对化、成语、谚语字

面意思为错。

推理题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

【作者接下来可能要介绍的是】

【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

【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一个观点是】

解题思路:

▲ 推理题不会是原文的明确表述,一定要避免就事论事.▲ 不是文中明确说明的内容。含义深刻是

解!

干扰:

1. 只是原文简单复述。

2. 看似推理,但是答非所问。

3. 看似推理,其实张冠李戴,如把原因说成结果,把结果说成原因,把手段说成目的等。

4。 不要掺杂自己的观点,这样的选项往往是错误的!

5。 推理过头,概括过度

6. 有的瞎编的

几个例子:

据报载,著名物理学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斯蒂芬?霍金宣布他已放弃对“万有理论”(Theory of

Everything)的追求。过去他认为人们很快就能找到一个至少能在原则上描述、预测宇宙中所有事物的

终极“万有理论\",而现在他认为,人们永远都获得不了这样的理论;因为根据数学中的“哥德尔不完备

性定理”,这样的理论根本就不可能有。(B项属于无中生有。作者并没有将“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和“万

有理论”做比较,就更谈不上何种理论更接近事物的真相.)

根据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任何一种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支持

B。“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比“万有理论”更加接近事物的真相

C。追求真理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D。霍金过往对“万有理论”的追求显示了人们不竭的探索精神

在自然科学领域,那种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序列是清晰可见的,其进步发展史是一

个旧理论不断被新理论扬弃取代、科学体系与科学思想不断新陈代谢的过程,那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

现出的向着更高更新的目标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而人文科学领域虽然也有知识体系与话语的新陈代谢

与不断更新,但是在人文科学领域还有另外一种更突出的现象,那就是一些基本主题与命题的重复性与

永恒性,这使得人文科学的发展常常呈现为对于既有的知识与问题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和气息的人类

精神观念的演进过程。(D项属于偷换概念。由文段首句可知,呈现出清晰的“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

到先进的发展序列\"的是自然科学,而不是人文科学。)

下列对于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自然科学的发展呈现为一个不断超越、不断进步的过程

B。基本主题与命题的重复性与永恒性是人文科学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现象

C.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总是向着更高更新的目标发展

D.人文科学的历史进程呈现为清晰的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序列

大袋鼠是一种奇特的动物,它们平时在原野、灌林丛和森林地带活动,靠吃草为生,它们过群居生活,

但没有固定的集群,常因寻找食物而汇集成一个较大的群体。老鹰、蟒蛇和人们都要捕捉袋鼠,然而对

行测之言语理解解题经验技巧总结(纯干货)

袋鼠最大的危害莫过于干旱,幼小的袋鼠会死亡,母大袋鼠会停止孕育。(D项属于以偏概全。由文段中

“幼小的袋鼠会死亡,母大袋鼠会停止孕育”可知D项“袋鼠都会死亡”丢掉了“袋鼠\"前的修饰词“幼

小的”,将部分变成了整体,扩大了主体的范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袋鼠一般不会单独行动

B.大袋鼠常聚集在一起寻找水和食物

C。威胁大袋鼠最严重的是干旱

D。遭到干旱,袋鼠都会死亡

Tips:很重要的是,做言语理解类题目,大家要有总体意识,不能盲人摸象,片木成林。说直白点

就是,不能见文段是文段,见答案是答案。一定要有个意识:文段和答案(这里说的答案是指正确答案)

是个整体。我们可以想象,本身文段和答案是一体的,出题人将文段其中一句话抠出来了,这句话就是我

们要去筛选、寻找的答案。所以,当我们做题时,一定要将选好的答案带入到文段中,与文段连起来读

一遍看是否通顺?和上下文的语境语义是否和谐?一般来讲,最通顺最和谐的一定是答案。


更多推荐

选项,答案,文段,理解,题目,观点,文字,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