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7日发(作者:)

《自学考试过程性考核与教师自主权研究》

摘要: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吴维宁提出了多种建议,如学生成长记录,与学生互动谈话,让学生做演讲或展示,举行小型辩

论赛等,自学考试教学本与过程性考核“无缘”,因自学考试重在学生“自学”,即靠学生自身努力学习取得合格成绩毕业,

强调“结果”,教师主要负责教学及学习最终效果,令人遗憾的是,在以往的自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过分看重所谓

的考试、考点,以至于多数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均围绕“考点”进行教授,学生也只围绕“考点”进行复习

[摘要]广东省自学考试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公开(开放)学院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

方案》,提出“过程性考核”概念,明确规定任课教师享有对学生30%最终成绩评定的权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公开学院作为以外语外贸类为名牌专业的院校,在《方案》实施六年来,其

开设的自考专业保持一如既往的吸引力,同时学生毕业率也有所提高。“过程性考核”政策的

实施既提高了教师的地位,也赋予了教师更高的教学自主权。

[关键词]自学考试教育;过程性考核;教师;教学

一、自学考试“过程性考核”政策出台背景

1.自学考试简介

自学考试模式是舶来品,最初来源于德国的大学“宽入严出”的管理模式。西方人认为,“宽

入严出”既能为好学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又能通过有一定难度的考试对学生的学习质

量进行把关,确保学生真正掌握技能。如果学生在学期间不努力学习,他们将无法顺利毕业。

该模式在西方已实行多年并受到普遍认可。在中国,自学考试制度于1981年正式建立,国务

院转发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国发[1981]8号),几乎与

1977年的高考恢复同步。自学考试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也给高考失意者或已参加工作的社会人

员及因文革等原因憾失高等教育学习机会的青年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自学考试发展的瓶项

自2008年以来,自学考试的发展遇到瓶颈。全国各类自学考试院校的招生人数逐年下滑,部

分院校甚至倒闭关门。自考教育不再受青睐,首当其冲的一个原因是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以外语外贸类为主要专业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公开学院而言,招生显

得更加困难。

.

另外,自学考试教育受到挤压也受到高考扩招的影响。高考扩招政策使得自考生源质量、数量

不断下降。近年来,厌学、不自觉、基础薄弱的学生越来越多,面临因无法通过所有科目的考

试而无法毕业的窘境。这些情况的出现,势必影响今后的学生对自学考试制度的选择。

二、过程性考核及其出台细读

为了防止不断萎缩的自学考试市场继续下滑,提高自学考试学生的毕业率,在各自学考试院校

的呼吁下,广东省自学考试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公开(开放)学院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

工作方案》,其中规定省考科目学生成绩将由30%学习过程考核成绩与70%统考卷面成绩加

权合成。学习过程考核包括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和测验等方面。该《方案》第四条第二款规

定,课堂考勤占30%,测验占40%,作业占20%,课堂表现占10%。另外,为保证该《方

案》得以有效实施,广外公开学院出台了《公开学院学生课堂考勤管理暂行办法》,旨在规范

管理,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监督,为教师高质量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在2008年出现自考

院校生源下滑的现象之后,这两项新政策均在2009年及时酝酿而成,并在2010年得以实施。

1.过程性考核在国内外教学课堂的应用

“过程性考核”理念的理论依据是上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的“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McGinley等认为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可与传统的终结

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相结合。在中国,过程性考核越来越受到重视,并结合中

国国情进行发挥与改进。如卢安指出,理想的过程性评价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

能力及教师的教学水平,而远非仅关注学生的期末成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吴维宁提出了多

种建议,如学生成长记录,与学生互动谈话,让学生做演讲或展示,举行小型辩论赛等。这些

活动可拉动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使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全面。此外,对于同一问题教师应看到

学生的“多解”,例如在翻译课堂上应尽可能多地把学生的答案展示出来。

2.任课教师拥有过程性考核分数给予权

在《关于加强公开(开放)学院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方案》实施之前,学生的统考

科目成绩评定办法是根据其在统考当中的表现而评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负责教学,不直

接参与对学生进行评分。即使一个学生平时表现出努力、积极的一面,在课堂活动中也体现出

其学习进步的成果,仅因一次统考表现失误而被判定成绩不合格。随着《方案》的出台,学生

在该科目的最终学习成绩不再以统考的卷面成绩为唯一定论,而是将30%的过程性考核成绩

.

给予权力赋予学校、教师及学生本人。该部分分数的评定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综合评定,

包括考勤、作业、测验和课堂表现等方面。

3.过程性考核对自学考试教学的影响

自学考试教学本与过程性考核“无缘”,因自学考试重在学生“自学”,即靠学生自身努力学

习取得合格成绩毕业,强调“结果”,教师主要负责教学及学习最终效果;而过程性考核把学

生的学习过程也纳入成绩评定当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改变了以往以学习结果作为唯

一定论的评定方式。过程性考核的实施初衷虽是减少考试失分的偶然性,提高通过率与毕业率,

改善自学考试体系的科学性与市场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生源,以促进自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因而此次“结缘”也因自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方案》实施的五年过程中,教学(尤其是外

语教学)因加入过程性考核而产生更多意想不到的良性效果。本文根据广外公开学院商务英语

系教师采访调查对过程性考核的反馈,总结出过程性考核对教学、自考教育的影响。

(1)教师的地位得以提高

任课教师获得学生成绩评定的30%分数给予权,虽然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但实

际上也提高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以往教师手中无权利,有的学生并不忌惮老师,因此

课堂出勤率较低,也偶有发生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甚至不尊重教师的行为,任课教师对此也束

手无策。把课堂出勤状况作为过程性考核当中的一个环节,可以给学生一定的震慑力。

(2)教师有更多的课堂发挥空间

作为一门外语类课程,同时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等必

须与时俱进。令人遗憾的是,在以往的自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过分看重所谓的考试、

考点,以至于多数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均围绕“考点”进行教授,学生也只围绕“考点”进行复

习。在过程性考核政策提出之后,教师可不必仅针对所谓的“考点”进行讲授,而拥有更多的

时间与空间“因需施教”,摆脱教材、考纲和考点的束缚。过程性考核给予教师更多的发挥空

间,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也颇受学生欢迎。

(3)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自考教育很容易使教师、学生误以为上课的目的是以结果为导向的

“应试教育”,这种观念早就被证明极其落后。应当说,负责任的教师都应提倡“素质教育”,

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有能力做到这一点。过程性考核实施五年来给予了任课教师很大

.

的权力,使得任课教师可以补充更多的教学材料,采用更丰富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不再完全

“为考试而讲”,而可以拨出更多时间“为需要而讲”。这种教学设计更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更适应时代的发展,也更符合自学考试教育的初衷——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

综上所述,“过程性考核”在中国已被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所认同。自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

一种重要形式,在发展遭遇瓶颈时出台相关的对学生过程性考核分数的评定办法,在实施过程

中赋予了教师更多的权力,使一线教学工作者得以发挥其教学能力,无论是对学生及老师,或

是对自学考试教育体系的发展都是及时的“灵丹妙药”,也是对自考教育得以发展延伸的一个

新途径。在可能的情况下,如能下放更多的权力给予教师,向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的修学分制度

看齐,采取更灵活的分数评定制度,自考教育制度必将会得到社会更大的认可。

参考文献:

[1]陈琼,吴娜.新时期广东外贸企业发展环境及财务风险管理浅析[J].会计与审计,2011

(12).

[2]戴家干.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科学发展[J].教育研究,2008(08).

[3]卢安.过程性评价方式探析[J].教研新论,2012(09).

[4]吴维宁.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6(06).

[5]夏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的变迁[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1).

(责任编辑 史玉英)

.


更多推荐

学生,过程,自学,考试,教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