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5日发(作者:)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
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
结构。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
等。
5.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和营寄生生活
的生物。
6.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
真菌和一些营腐生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
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概念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
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
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组成成分[连线]
2.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食物链上一般
不超过
5
个营养级。
③实例:
(2)食物网
①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形成的原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
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功能
①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②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河流中所有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2)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4)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处于
主导地位(√)
(5)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6)在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
2.某自然保护区里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看不见的微生物以及水和光等无机条件,它们共
同构成了一个( )
A.种群
C.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D.物种
解析:选C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保
护区内的各种生物和无机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光合细菌和蚯蚓分别属于( )
A.生产者、消费者
C.分解者、消费者
B.生产者、分解者
D.消费者、分解者
解析:选B 光合细菌为自养型微生物,属于生产者;蚯蚓为腐生动物,即营腐生生活,
属于分解者。
4.连接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D.生产者和分解者
解析:选D 生产者能将无机自然界中的无机物转化为体内的有机物。分解者能将动植物
遗体、排泄物等所含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自然界中。
5.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A.食物链、食物网
B.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阳光、热能、空气
解析:选C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组成成分包括非
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空气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
和食物网。
6.在“草→兔→狐”食物链中,狐所处的消费者级别及营养级分别是( )
A.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C.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B.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D.初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解析:选B 在此食物链中,狐是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
核心要点一
1.对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
|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成分
(1)空间性:一定的空间范畴。因为生态系统的种群和群落都强调一定的自然区域。在生
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还可以分出很多不同的生态系统。
(2)成分及联系:
(3)整体性: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
信息传递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组成一个具有一定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各成分的比较
项目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组成内容
阳光、热能、空气、
水、无机盐等
①光合作用:绿色植
生产者
物、光合细菌、蓝藻
②化能合成作用:硝
化细菌
包括营捕食生活的生
消费者 物和营寄生生活的生
物(如菟丝子)
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分解者 及腐食性的动物(如
蚯蚓、蜣螂)
[名师点拨] 生态系统成分理解的误区及特例
成分 理解误区 特例
①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
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且生
产者都是植物
费者
②光合细菌、化能合成细菌、
蓝藻等原核生物也属于生产
者
消费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
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
作用
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
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无机物→有机物;光能、无机
化学能→有机化学能;为消费
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
播
通过分解作用将生物遗体、排
泄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
重新利用
异养型
异养型
自养型
同化类型
—
生产者
于分解者
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是自养
分解者 细菌都是分解者 型,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
于消费者
3.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相互关系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
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可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3)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
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
不可的。
(4)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则动植物的遗
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
占有重要地位。
(5)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以
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题组冲关]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D.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解析:选B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阳光
属于非生物的能量;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蚯蚓
是以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可能是生产
者。
2.下面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B.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C.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遇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选A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物质和能量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b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
c是分解者。生产者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但也有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
物——硝化细菌等;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的,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如根瘤菌也是消费者,但
属于原核生物;细菌中有很多属于寄生菌类,属于消费者。分解者除了有腐生细菌和真菌外,
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蟑螂等;生态系统的基石是b(生产者)。
核心要点二
|
食物链和食物网
草―→兔―→狐―→狼
生产者
第一营
养级
主要是绿
色植物
初级消
费者
第二营
养级
植食性
动物
次级消
费者
第三营
养级
小型肉食
性动物
三级消
费者
第四营
养级
大型肉食
性动物
1.关于食物链的分析
食物链
生态系统
的成分
营养级别
所属类型
(1)起止点:每条捕食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
养级,中间任何间断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
(2)组成:食物链中不能出现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即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3)营养关系:食物链中只存在捕食关系,即后一个营养级以前一个营养级为食,无寄生
关系和腐生关系。
(4)方向: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从上
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5)营养级: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或某
个种群。
(6)消费者级别与营养级的关系: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
其他以此类推,即在食物链中营养级级别=消费者级别+1。
[名师点拨] 广义食物链的三种类型
(1)捕食链:生物通过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如:
草→兔→狐。
(2)寄生链:以寄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如:
鸟类→跳蚤→原生动物→细菌→病毒。
(3)腐生链:专以动植物遗体为食形成的食物链,如:
植物残体→蚯蚓→线虫类→节肢动物。
教材中所说的食物链是指捕食食物链,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
2.关于食物网的分析
(1)营养级位置: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
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猫头鹰在食物网中分别占有第三、第
四、第五营养级,这就是说猫头鹰在该食物网中占有三个不
的营养级。
(2)种间关系: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有多种种间关系。如蛇与猫头鹰,二者之
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3)生物种类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
类,并非取决于生物数量。
3.食物链(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
(1)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对其他物种的影响:
第一营养级生物数量减少会导致其他生物都减少,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生
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化的影响:
“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被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
群密度会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结果比原来数量要大。
(3)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
①在食物网中,当一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线路分
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
养级。
②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
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③捕食者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某一捕食对象减少,则它对其他捕食对象的捕食量
会增加,而自身的数量在
短期内将维持稳定。
同
以
如在右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
少,鹰就要过多地捕食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因为
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
变。
[题组冲关]
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特征的是( )
A.同一营养级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群
B.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C.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通常指绿色植物
D.同一种动物只能占据一个营养级
解析:选C 同一营养级的动物可以包括多个物种、多个种群;一种生物可以被一种或多
种生物捕食;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生产者,绝大多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绿色植物;同一种
动物可以捕食多种生物,在食物网的不同食物链中可占据不同营养级。
4.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
C.蟾蜍和蜘蛛只有捕食关系
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一段时间后食草鸟数目将不发生变化
解析:选B 食草鸟属于初级消费者;在该生态系统中,蜘蛛和蟾蜍既有捕食关系,还有
竞争关系;如果以草为食的昆虫突然减少,一段时间后食草鸟数目将会增加。
更多推荐
生物,营养,生产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