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0日发(作者:)

前言

现代汉语的兼语句是由动宾短语和主谓短语套接起来做谓语的句子。 兼语句是主谓谓

语句的一个次类。自从黎锦熙先生 《新著国语文法》 提出“兼格”的概念以来,《新著

国语文法》说:“这种宾语,一方面对于前面的述语,是在宾语的位置;一方面对于

后面的补足语,又是在主语的位置,可以说兼宾主两种资格而有之,故名为 “兼格”

1

因此,语法学界的许多专家学者用不同的名称来研究现代汉语兼语句,从而使兼语句

的研究逐步深入发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近500例兼语句的考察情况,

通过大量的语言事实,运用三个平面的理论,从句法、语义、语用三 个层面深入探讨

了现代汉语兼语句,以求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兼语句。

兼语式的范围

兼语谓语句

兼语式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叫兼语句,N1 + V1 + N2 + V2 。N1是全句的主语,N2

是兼语,V1是兼语前动,V2是兼语后动。

例句:你叫他来。

我们可以说,这个句子的内在含义是“你叫他”“他来”,其中“叫他”是动宾关

系,“他”是宾语;“他来”是主谓关系,“他”是主语。由于语义内容在转换为语

言形式时,往往要避免重复,所以第二个“他”就省略了,或者说,这两个“他”叠

合在一起了。于是,这个“他”就具有双重身份:一反面是“叫”的宾语,另一方面

是“来”隐含的主语。因此,这个句子是兼语。判断句子是否是兼语的重要条件之一

是句子谓语部分有没有一个一身而二人焉(宾兼主)的词语。

2

1

2

兼格是句子里兼有宾语和主语两种资格。

黄章恺:《现代汉语常用句式》,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87年2月,106页。

除了必须具有一身而二人焉的词语外,构成兼语句的条件是对第一个动词有严格的

要求。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是表示“祈使、阻止”、“喜爱、厌恶”、“存在与否”

的动词。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不但要以兼语为宾语,而且对兼语的谓语要有促使其产

生的作用。其中,表示“祈使、阻止”的是多数。

表示“阻止、使令、请托、劝告”的动词,带补足语,表示对于宾语所祈使的事。

如:使、叫、让、请、派、劝、选、托、催、逼、留、求、命令、阻止、发动、号召、

要求、组织、强逼等。这种动词后面的兼语,是“祈使、阻止”的对象;兼语后面的

词语表示“祈使、阻止”的结果或目的。

例句 :1.谁指使你来的?

2.林先生请我们喝咖啡。

3.主人让客人坐下。

4.老板派我去槟城。

5.今天老板召集我们开会。

表示喜爱、厌恶(心理活动)的动词,如:感谢、喜欢、爱、夸、讨厌、厌恶、

3

嫌、怪、恨等。这种动词后面的兼语,是“喜爱、厌恶”的对象;兼语后面的词语表

示“喜爱、厌恶”的原因。

4

3

4

例句: 1.谢谢大家帮助我。

2.他痛恨儿子不争气。

3. 爸爸称赞我考到好成绩。

廖定文:《现代汉语语法入门》,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年5月,191页。

廖定文:《现代汉语语法入门》,191页。


更多推荐

兼语,语句,句子,阻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