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9日发(作者:)

开笔礼

开笔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是中国古代读

书人成长过程中的首次大礼。在古代,学童会在“开笔礼”,即开学的第一天早

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

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这一仪式俗称“破蒙”。古时,“开笔礼”

是极为隆重的典礼,对每个读书人来讲有着重大的意义,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

通过对学生“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做人的根本道理的学习,了解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让孩子在游玩中接受中华传

统文化的洗礼。

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齐鲁兴礼仪,举行开笔礼仪式由来已久,

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成长过程中的首次大礼。“开笔”也称“启蒙”,意即儿童进

入学习阶段。传统开笔仪式主要由拜、授、教、赠等内容组成。拜,敬拜孔子像;

授,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教,教读书,教认字,教执笔,教

写字;赠,赠文房四宝,赠祝福语等。

1、朱砂点福痣,寓意“开智”

朱砂开智:

学童们由相关礼仪人员引领每队小学童按顺序走至圣域牌坊,站好。国学

教师及嘉宾领导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学童眉心处点上红点为学童们朱砂开

智,寓意孩子今后更加聪明。学童们朱砂开智后,由老师带领站回原位。

上午九点钟,府学文庙的大成门前就聚集了很多孩子和家长。伴随着助祭官(即

主持人)的出场,仪式正式开始。在向先师孔子上香之后,助祭官诵读开笔礼祝

辞“孝敬长辈,乐于学习,知书达礼,富有爱心,知错能改,不断进步,热爱祖

国,顶天立地。”随后,所有参礼人员向孔子像行“三拜三兴”礼。参加开笔礼

的都是些6岁左右的孩子,他们在家长的陪伴下非常认真虔诚的在助祭官的指点

下完成每一个程序。

来自山大第一幼儿园的张济薇小朋友是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参加这个活动的,虽然

室外的天气还有些寒冷,但6岁的小济薇还是一板一眼的严格按照礼仪规范来要

求自己,每一个动作都做得很标准。当记者问道知不知道“开笔礼”是什么意思

时,小济薇用稚嫩的声音告诉记者:“这是古代的一种仪式,就是证明自己长大

了,要好好念书了!”张济薇的妈妈安女士向记者表示,虽然孩子现在还小,还

不能完全理解“开笔礼”的意义和内涵,但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和

儒家文化的熏陶,对孩子日后的成长很有帮助,“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心灵的洗

礼和智慧的启迪。”安女士一边抚摸着孩子的头,一边深情的说道。启蒙老师依

次为每一个参加开笔礼的孩子用朱砂点福痣,寓意为“开智”。孩子们看到自己

的眉心被点上了一颗红痣,感到好奇而开心,都是一脸的喜悦。随后,孩子们依

次到大成殿内和陪伴的家长一起敲响了启智钟。

2、做人当如“人”字

在明伦堂,为本次“开笔礼”担当启蒙老师的济南书法家协会顾问张炳南老师,

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书法入门课。每个孩子的书桌上都放了一套文房四宝和

一本《弟子规》。在诵读完《弟子规》中的部分经典语句后,很多孩子好奇的拿

起毛笔,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学起了如何执笔。“如果是写小字,我们应该这样握

笔,大字应该这样握。”张老师一边做示范,一边仔细的检查每一位孩子的握笔

姿势。随后,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用毛笔写起了“人”字。“小朋友们都

知道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但要力求完美,应该有一个追求的精神,今天我们在府

学文庙学写‘人’字,你看这个字是不是一撇一捺相互挨着,我们为人在世,也

应该相互支持,互相帮助,才能构成和谐社会,做人要像我们写的这个字一样脚

踏实地,昂头向上,才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助祭官在讲台上对“人”字的

一番讲解,使得很多家长都点头称赞。“是啊,先学会做人才知道怎么做事、做

学问,今天真是不虚此行啊,我也跟着孩子上了生动的一课!”一位孩子家长激

动地告诉记者。

据济南市府学文庙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这次搞的“开笔礼”受到了很多

家长的欢迎,虽然大年初一和昨天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场“开笔礼”,但仍不能满

足很多家长参加此活动的需求,经协调,他们决定在正月十五再追加一场这类的

活动。

在17日的开笔礼仪式上,先由启蒙教师带领孩子们上香,颂读开笔礼祝辞,然后

所有参礼人员向孔子像行礼,启蒙老师现场为参加开笔礼的孩子点福痣,因痣与智

同音,点福痣,目的就是为了启迪孩子的智慧。随后,孩子们来到明伦堂,跟随老


更多推荐

孩子,开笔,老师,启蒙,家长,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