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9日发(作者:)
(完整版)统计学习题答案第10章统计指数 篇一
第10章 统计指数——练习题
●1. 给出某市场上四种蔬菜的销售资料如下表:
销 售 量 ( 公 斤 )
品 种
基 期
白 菜
黄 瓜
萝 卜
西红柿
合 计
550
224
308
168
1250
计 算 期
560
250
320
170
1300
基 期
1.60
2.00
1.00
2.40
──
计 算 期
1.80
1.90
0.90
3.00
──
销 售 价 格 (元
/
公斤)
⑴ 用拉氏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
⑵ 再用帕氏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
⑶ 比较两种公式编制出来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的差异。
解:设销售量为q,价格为p,则价值量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三者关系为:
销售额=销售量×价格
qp = q × p
于是,对已知表格标注符号,并利用Excel计算各综合指数的构成元素如下:
销售价格
销售量(公斤)
(元/公斤)
品种
基期
q0
白菜
黄瓜
萝卜
西红柿
合 计
550
224
308
168
1250
计算期
q1
560
250
320
170
1300
基期 计算期
p0
1.6
2
1
2.4
─
p1
1.8
1.9
0.9
3
─
880
448
308
403.2
2039.2
990
425.6
277.2
504
2196.8
896
500
320
408
2124
1008
475
288
510
2281
q0p0
q0p1
q1p0
q1p1
于是代入相应公式计算得:
⑴用拉氏公式编制总指数为: 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
Lqqpqp1000002124104.16% ,
2039.22196.8107.73%
2039.2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
Lp ⑵ 用帕氏公式编制总指数:
qpqp10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为
Pqqpqp011112281103.83%
2196.82281107.39%
2124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为
Ppqpqp110⑶ 比较两种公式编制出来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可见:拉氏指数>帕氏指数
在经济意义上,拉氏指数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销售量总指数说明消费者为保持与基期相同的消费价格,因调整增减的实际购买量而导致实际开支增减的百分比;价格总指数说明消费者为购买与基期相同数量的四种蔬菜,因价格的变化而导致实际开支增减的百分比。
帕氏指数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计算期。销售量总指数说明消费者在计算期购买的四种蔬菜,因销售量的变化而导致实际开支增减的百分比;价格总指数说明消费者在计算期实际购买的四种蔬菜,因价格的变化而导致实际开支增减的百分比。
●2.依据上题的资料,试分别采用埃奇沃斯公式、理想公式和鲍莱公式编制销售量指数;然后,与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的结果进行比较,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解:采用埃奇沃斯公式编制销售量指数为:
Eqq(pq(p1000p1)p1)qpqpqpqp10000111
212422814405103.9896%2039.22196.84236采用理想公式编制销售量指数为:
Fqqpqpqpqp10000111LqPq
104.16%103.83%103.994869%
采用鲍莱公式编制销售量指数为: Bq1q1p0q1p11()(LqPq)2q0p0q0p12
104.16%103.83%104.00%2 与拉氏销售量指数和帕氏销售量指数的结果进行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LqBqFqEqPq
即拉氏销售量指数最大,鲍莱销售量指数次大,理想销售量指数居中,埃奇沃斯销售量指数较小,帕氏销售量指数最小。
●3.某企业共生产三种不同的产品,有关的产量、成本和销售价格资料如下表所示:
计 算 期
产品
种类
A
B
C
计量
单位
件
台
吨
基期
单位
产量
270
32
190
产量
成本
340
35
150
50
800
330
价格
65
1000
400
销售
⑴ 分别以单位产品成本和销售价格为同度量因素,编制该企业的帕氏产量指数;
⑵ 试比较说明:两种产量指数具有何种不同的经济分析意义?
解:设产量为q,单位成本为p,销售价格为r,则价值量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三者关系为:
产值=产量×价格 , 总成本=产量×单位成本
qr = q × r , qp = q × p
⑴*以单位产品成本p为同度量因素,编制该企业的帕氏产量指数Pq:
选择已知表格中的单位产品成本和产量数据,标注符号,并利用Excel计算帕氏产量指数的构成元素如下:
产 量
产品 计量单位
A
B
C
合计
件
台
吨
—
基期
q0
270
32
190
—
计算期
q1
340
35
150
—
计算期单位成本
p1
50
800
330
—
13500
25600
62700
101800
17000
28000
49500
94500
q0p1
q1p1
于是,以单位产品成本为同度量因素,编制该企业的帕氏产量指数为 Pqqpqp01119450092.83%
101800*以销售价格r为同度量因素,编制该企业的帕氏产量指数Pq
再选择已知表格中的价格和产量数据,标注符号,并利用Excel计算帕氏产量指数的构成元素如下:
产 量
产品 计量单位
A
B
C
合计
件
台
吨
—
基期
q0
270
32
190
—
计算期
q1
340
35
150
—
计算期销售价格
r1
65
1000
400
—
17550
32000
76000
125550
22100
35000
60000
117100
q0r1
q1r1
于是,以价格为同度量因素,编制该企业的帕氏产量指数为
Pqqrqr110111710093.27%
125550⑵ 比较说明两种产量指数不同的经济分析意义:
以单位产品成本为同度量因素编制的该企业的帕氏产量指数说明,按计算期计算的三种产品,因产量的变化而导致总成本增减的百分比。
以销售价格为同度量因素编制的该企业的帕氏产量指数说明,按计算期计算的三种产品,因产量的变化而导致总产值增减的百分比。
●4.给出某市场上四种蔬菜的销售资料如下表:
销 售 额 ( 元 )
品 种
基 期
白 菜
黄 瓜
萝 卜
西红柿
合 计
880.0
448.0
308.0
403.2
2039.2
计 算 期
1008
475
288
510
2281
指数(%)
112.50
95.00
90.00
125.00
─
个体价格
⑴ 用基期加权的算术平均指数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
⑵ 用计算期加权的调和平均指数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
⑶ 再用基期加权的几何平均指数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 ⑷ 比较三种公式编制出来的销售价格总指数的差异。
解:设销售量为q,价格为p,则个体价格指数为ip,销售额指标、销售量指标、价格指标三者关系为:
销售额=销售量×价格
qp = q × p
⑴ 求用基期加权的算术平均指数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
用基期加权的算术平均价格指数为
Ap 作Excel表格计算公式元素:
品 种
白 菜
黄 瓜
萝 卜
西红柿
合 计
基期销售额(元)
个体价格指数(%)
ipqpqp0000
ipq0p0
990
425.6
277.2
504
2196.8
q0p0
880
448
308
403.2
2039.2
ip
112.5
95
90
125
─
用基期加权的算术平均价格指数为:
Apipqpqp00002196.8107.73%;
2039.2⑵ 用计算期加权的调和平均指数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
用计算期加权的调和平均价格指数公式为
Hppqpqip1111
作Excel表格计算公式元素:
品 种
白 菜
黄 瓜
萝 卜
西红柿
合 计
计算期销个体价格售额(元) 指数(%)
q1p1/ip
896
500
320
408
2124
q1p1
1008
475
288
510
2281
ip
112.5
95
90
125
─
即得用计算期加权的调和平均价格指数为:
Hp1q12281107.39%
pp1q12124ip
⑶ 用基期加权的几何平均指数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课本无此内容)
p0q0Gpp0q0ip107.01%
●5.利用第4题的资料和计算结果,试建立适当的指数体系,并就蔬菜销售额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VLqPp解:对总量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的方案为
,
LPV物值指数=物量拉氏指数物价帕氏指数按拉氏指数计算按帕氏指数计算亦即,物 值的因物价变化引
=的因物量变化引总增量起的物值增量起的物值增量q1p1q1p0q1p1或者为:q0p0q0p0q1p0
(qpqp)(qpqp)(qpqp)100011101100根据第4题的资料和计算结果得:
qpqpqpqp10001110104.16%107.39%111.86%qpqp0110
(q1p0q0p0)(q1p1q1p0)84.8157241.8(q1p1q0p0)
上述关系说明:四种蔬菜的销售量增长4.16%,使销售额增加84.8元;价格上涨7.39%,使销售额增加157元。两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使销售额增长11.86%,增加总额为241.8元。
●6.已知某地区1997年的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为360亿元,1998年比上年的收购总额增长12%,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为105%
。试考虑,1998年与1997年对比:
⑴ 农民因交售农副产品共增加多少收入?
⑵ 农副产品收购量增加了百分之几?农民因此增加了多少收入?
⑶ 由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5%,农民又增加了多少收入?
⑷ 验证以上三方面的分析结论能否保持协调一致。 VLqPp解:这是因素分析题型,应该应用指数体系,
VLP题中,农副产品收购总额、收购量与收购价格的关系为:
收购总额=收购量×收购价格
qp = q × p
则已知
qp0110360,V=1+12%,Pp105%,
⑴求1998年与1997年对比农民因交售农副产品共增加的收入额,亦即收购总额的增量Vqpqp00:
由已知得
Vqpqp110036012%43.2 (亿元)
⑵农副产品收购量增加百分比为Lq:
由指数体系得
LqV112%106.67%,
Pp105%农民因此增加的收入,亦即为农副产品收购量增加导致收购总额增加量L:
由于
Lqqpqp1000,得到
qp100Lqq0p0
于是,
Lq
qpqp100Lqq0p0q0p0
qp(L00q1)3606.67%24.0 (亿元)
⑶由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5%,亦即Pp105%,农民增加的收入P,
由于
Pqpqp1110Vq0p0Lqq0p0
LqPpqp00Lqq0p0
00
Lq(Pp1)qp
360106.67%5%19.2 (亿元)
⑷验证以上三方面的分析结论:
由于
LqPp106.67%105%112% ,
而
V112% ,
对比得
VLqPp
又由于
LP24.019.243.2
qp 而
V43.2,
对比得
LPV
qpVLqPp 可见,指数体系成立,
LPV 说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结论能保持协调一致。
7.给出某城市三个市场上有关同一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表:
销 售 价 格 (元
/
公斤)
市 场
基 期
A市场
B市场
C市场
合 计
2.50
2.40
2.20
─
计 算 期
3.00
2.80
2.40
─
基 期
740
670
550
1960
计 算 期
560
710
820
2090
销 售 量 ( 公 斤 )
⑴ 分别编制该商品总平均价格的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⑵ 建立指数体系,从相对数的角度进行总平均价格变动的因素分析;
⑶ 进一步地,综合分析销售总量变动和平均价格变动对该种商品销售总额的影响。
解:⑴x046682.3816 , x156362.6967 , x假定49082.3483
0 ⑵2.34832.69672.6967,98.60%114.84%113.23%
2.38162.34832.3816 ⑶563620902.6967
466819602.3816
120.74%106.63%113.23% ,
968309.6658.6
8.下表是某工业管理局所属五个企业的各项经济效益指标资料:
参评指标
产品销售率
单位 标准值 A企业 B企业 C企业 D企业 E企业 权数
% 97.48 75.40 90.00 95.50 90.40 85.40 15 资金利税率
成本利润率
增加值率
%
%
%
13.55 12.20 14.10 13.50 11.50 14.00
8.41 7.60 9.50 8.40 8.50 6.90
29.00 25.30 29.00 28.50 25.40 26.70
5800 6320 7250 6800 5400
30
15
10
10
20
劳动生产率 元/人 6205
资金周转率 次/年 1.83 1.60 1.85 2.10 1.90 1.80
试运用“标准比值法”计算各企业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并按综合效益的好坏对其进行排序。
解:依据有关公式列表计算各企业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如下:
各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一览表(标准比值法)
标准比值或个体指数(%)
参评指标
A企业 B企业 C企业 D企业 E企业
产品销售率
资金利税率
成本利润率
77.35 92.33 97.97 92.74 87.61 15
30
15
10
10
20
─
─
权 数
90.04 104.06 99.63 84.87 103.32
90.37 112.96 99.88 101.07 82.05
87.59 92.07 增加值率 87.24 100.00 98.28
劳动生产率
资金周转率
综合指数
排 名
93.47 101.85 116.84 109.59 87.03
87.43 101.09 114.75 103.83 98.36
87.73 102.41 104.03 95.01
5 2 1 3
94.03
4
9.依据上题的有关资料,试运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计算各企业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并按综合效益的好坏对其进行排序。比较上面两种方法给出的综合评价结果的差异,并就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借以加深对有关综合评价方法的认识。
解:依据有关公式列表计算各企业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如下表:
各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一览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
阈 值
参评指不允许标
满意值
值
权数
D企业
A企业 B企业 C企业 E企业
改 进 的 功 效 系 数 产品销售95.50 74.50 60.00 89.52 100.00
率
资金利税14.10 11.50 70.77 100.00 90.77
率
成本利润 9.50 6.90 70.77 100.00 83.08
率
增加值29.00 25.30 60.00 100.00 94.59
率
劳动生产7250
率
资金周转 2.10 1.60 60.00 80.00 100.00
率
综合指──
数
排
──
名
── 65.50 91.97 93.95
5400 68.65 79.89 100.00
90.29
80.76 15
60.00
98.46 30
84.62
60.00 15
61.08
75.14 10
90.27
60.00 10
84.00
76.00 20
74.97
78.05 ──
4
── 5 2 1 3 ──
上面两种方法给出的综合评价结果的差异表现在D、E两个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排名不同。原因在于两种方法的对比标准不同(以下具体说明)。
【第7季 篇二
【第 7 季-数资】江苏数资特色题(讲义)
2019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11649 亿元,比上年增长 8.0%。按经营地统计,
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351317 亿元,增长 7.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60332 亿元,增长 9.0%。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 364928 亿元,增长 7.9%;餐饮收入额46721 亿元,增长 9.4%。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10.2%,饮料类增长 10.4%,烟酒类增长 7.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 2.9%,化妆品类增长 12.6%,金银珠宝类增长 0.4%,日用品类增长 13.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 5.6%,中西药品类增长 9.0%,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 3.3%,家具类增长 5.1%,通讯器材类增长 8.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 2.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 1.2%,汽车类下降 0.8%。
2019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60874 亿元,比上年增长 5.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478 亿元,增长 5.4%。分区域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 4.1%,中部地区投资增长 9.5%,西部地区投资增长 5.6%,东北地区投资下降 3.0%。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 12633 亿元,比上年增长
0.6%;第二产业投资 163070 亿元,增长 3.2%;第三产业投资 375775 亿元,增长 6.5%。民间固定资产投资 311159 亿元,增长 4.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3.8%。
1 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 4.7%。
1.2018 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是乡村消费品零售额的多少倍?
A.4.3
C.7.3
2.2016~2019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约多少亿元?
A.27680
C.26444
3.分区域看,2019 年有几个地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A.1
C.3
4.2019 年,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下列类别的零售额增速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饮料类>粮油、食品类>烟酒类>通讯器材类B.日用品类>饮料类>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
C.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建筑及装潢>石油及制品D.日用品类>化妆品类>家具类>汽车类
5.从上述资料不能推出的是:
A.2015~2019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递增
B.2019 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三次产业占比最高的是第三产业C.2019 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额约增长了 1.4 万亿元
D.若餐饮收入额增速保持 2019 年水平,2020 年其收入额可达到 5.1 万亿元以上
B.2
D.4
B.31663
D.43665
B.5.9
D.8.2
2 【第 7 季-数资】江苏数资特色题(笔记)
2019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11649 亿元,比上年增长 8.0%。按经营地统计,
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351317 亿元,增长 7.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60332 亿元,增长 9.0%。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 364928 亿元,增长 7.9%;餐饮收入额46721 亿元,增长 9.4%。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10.2%,饮料类增长 10.4%,烟酒类增长 7.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 2.9%,化妆品类增长 12.6%,金银珠宝类增长 0.4%,日用品类增长 13.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 5.6%,中西药品类增长 9.0%,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 3.3%,家具类增长 5.1%,通讯器材类增长 8.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 2.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 1.2%,汽车类下降 0.8%。
2019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60874 亿元,比上年增长 5.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478 亿元,增长 5.4%。分区域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 4.1%,中部地区投资增长 9.5%,西部地区投资增长 5.6%,东北地区投资下降 3.0%。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 12633 亿元,比上年增长
0.6%;第二产业投资 163070 亿元,增长 3.2%;第三产业投资 375775 亿元,增长 6.5%。民间固定资产投资 311159 亿元,增长 4.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3.8%。
3 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 4.7%。
【注意】本次的资料有柱状图和较长的文字,文字部分可以圈出关键词,比较好找数据。
1.2018 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是乡村消费品零售额的多少倍?
A.4.3
C.7.3
B.5.9
D.8.2
【解析】1.材料时间 2019 年,问题时间 2018 年,在材料之前,基期问题,
问“是”多少倍,基期倍数问题。
方法一:A 对应城镇消费品零售额,A=351317 亿元,a=7.9%;B 对应乡村消费品零售额,B=60332 亿元,b=9.0%,注意不要抄反数据。代入公式:A/B*[(1+b)
/(1+a)]=351317/60332*[(1+9%)/(1-7.9%)],先看 351317/60332=6-,后
面(1+9%)/(1-7.9%)>1(大一丢丢),6-*1+,接近 B 项,C 项太大了。
方法二:本题也可以进行直除,提高计算能力。351317/60332,观察选项首位不同,选项差距大,分母截两位计算,351317/60,首位商 5,次位商 8,(1+9%)
/(1-7.9%)>1,则 5.8*1+,对应 B 项。【选 B】
【注意】思路梳理:
1.
识别:求上一年的倍数。
2.公式:A/B*[(1+b)/(1+a)]。
【知识点】基期倍数/比重/平均数(比值):
1.识别:基期+倍数。
2.
公式:A/B*[(1+b)/(1+a)]。找对分子、分母,A:分子;B:分母;a:
分子的增长率;b:分母的增长率。
3.
速算:
(1)先算 A/B,再看(1+b)/(1+a)与 1 的关系(>,<,=)。
(2)结合选项。
4 2.2016~2019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约多少亿元?
A.27680
C.26444
B.31663
D.43665
【解析】2.给了时间段,2016~2019 年,年均增长+单位,年均增长量问题。江苏题目基期前推,找数据列式:(2019 年- 2015 年)/4=(411649-300931)/4,减法分开算,41-30=11,1600-900=700,即 411649-300931≈110700,110700/4,
结果 27 开头,边做题边看选项,对应 A 项。【选 A】
【注意】
1.
思路梳理:利用年均增长量公式,江苏题目,基期往前推。
2.
为什么要除以 4?
答:题目问 2016 年~2019 年,即 2016 年、2017 年、2018 年、2019 年,共4 年的增长量,把 4 年的增长量求出来,再除以 4 年,就是年均增长量。4 年的增长量分别是:2016 年增长量=2016 年-2015 年;2017 年增长量=2017 年-2016
年;2018 年增长量=2018 年-2017 年;2019 年增长量=2019 年-2018 年,通过化简最后得到:2019 年-2015 年,最后再除以 4。
【知识点】年均增长量(每年必考,五星级考点):
题型识别(难度不大).1:年均+增长+单位(具体值)。
计算公式:年均增长量=(现期量- 基期量)/年份差。
.2
江苏考试年均增长年份的确定(基期都前推一年).3:
(1)2016~2019 年年均增长,现期 2019 年,基期 2015 年(基期一定要往前推一年),年份差 n=2019-2015=4,年均增长量=(2019 年-2015 年)/4。
(2)“十二五”(2011~2015 年)期间的年均增长,现期 2015 年(基期往前推一年),基期 2010 年,年份差 n=5,年均增长量=(2015 年-2010 年)/5。
其余考试(国考、其他省份联考)年均增长年份的确定(只有五年计划基.4期前推一年):
( 1 ) 2016 ~ 2019 年年均增长, 现期 2019 年, 基期 2016 年, 年份差n=2019-2016=3,年均增长量=(2019 年-2016 年)/3。
5 ()2
“十二五”(2011~2015 年)期间的年均增长(不论哪个地方,“十几五”都是国家大政策方针,年份差都是 5),现期 2015 年,基期 2010 年,年份差 n=5,年均增长量=(2015 年-2010 年)/5。
()3
有同学会有疑问,给了 2011~2015 年,但没有出现“十二五”字样,
如果出现在国考中,即(2015 年-2011 年)/4;如果出现在江苏省考中,则基期要往前推一年。题目想考“十二五”,一定会出现这些字样。
3.分区域看,2019 年有几个地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C.3
B.2
D.4
【解析】3.每年必考知识点,出现“占……比重”,今年和上年同期(两个时间),两期比重比较问题。部分是几个地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对应 a,总体是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应 b=5.1%。东部地区 a=4.1%,中部地区a=9.5%,西部地区 a=5.6%,东北地区 a=-3%,增长率比较带着符号,观察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满足 a>b,即有 2 个比重上升,对应 B 项。【选 B】
【注意】
1.
思路梳理:两个时间+占/比重+问:上升/下降。
2.
方法:a>b,比重上升(现期比重>基期比重)。
【知识点】两期比重判升降:
1.
题型识别:两个时间+占/比重+问:上升/下降。a 是分子(部分)的增长率,b 是分母(总体)的增长率。
2.
升降判断:
()1
()2
()3
a>b,比重上升(现期比重>基期比重)。
a<b,比重下降(现期比重<基期比重)。
a=b,比重不变(现期比重=基期比重)。
3.
做题思路:谁除谁(分子、分母的增长率不要找反了);用口诀。
6 4.
注:增长率比较时需带正负号比较。
4.2019 年,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下列类别的零售额增速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饮料类>粮油、食品类>烟酒类>通讯器材类B.日用品类>饮料类>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
C.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建筑及装潢>石油及制品D.日用品类>化妆品类>家具类>汽车类
【解析】4.题目时间 2019 年为现期,要从大到小排序,增速比较问题。选项不是相同的主体,先找最大的,观察 B、D 项都有日用品类,先看 B 项,日用品类增速(13.9%)>饮料类增速(10.4%),但是饮料类增速(10.4%)<化妆品类增速(12.6%),排除 B 项;D 项:日用品类和化妆品类满足顺序,继续看,家具类增速(5.1%)>汽车类增速(-0.8%),增长率正数>负数,D 项顺序正确。
【选 D】
【注意】排序题四要素:时间(本题时间没有坑,是 2019 年现期)、主体(题目选项给的各个主体)、单位(本题是%)、顺序(本题是从大到小)。
5.
从上述资料不能推出的是:
A.2015~2019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递增
B.2019 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三次产业占比最高的是第三产业C.2019 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额约增长了 1.4 万亿元
D.若餐饮收入额增速保持 2019 年水平,2020 年其收入额可达到 5.1 万亿元以上
【解析】5.综合分析题,选不能推出,即选错的,做题的时候要注意看是“选是”题还是“选非”题。
C 项:时间 2019 年为现期,增长+单位,增长量问题。主体是民间固定资产投资额,已知现期(311159 亿元)和增长率(4.7%),r=4.7%≈5%=1/20,增长量=现期/(n+1)=311159/(20+1),一步计算可以接受,(如果计算量大可以遇
7 难跳过),结果 14 开头,结合单位,最终结果约为 1.4 万亿元,C 项正确,排除。D 项:主体是餐饮收入,达到 5.1 万亿,即大于 5.1 万亿,2020 年(时间靠
后)相当于现期,2019 年(时间靠前)相当于基期。一步计算可以接受,代入公式计算:46721*(1+9.4%),可以把 9.4%特殊化,9.4%接近 10%,46721*(1+9.4%)
=46721*(1+10%-0.6%)=46721+4672.1-46721*0.6%≈51393-300>51000,说法
正确,排除。
B 项:固定资产投资为总体,三次产业为部分,三者的总体相同,比较占比时,只需要比较部分量大小即可。第一产业投资 12633 亿元,第二产业投资 163070
亿元,第三产业投资 375775 亿元,直接比较得第三产业最大,说法正确,排除。A
项:发现 C、D、B 项都排除,因此选择 A 项。观察表格数据,都是逐年增
加,不读时间不做题,要注意时间、关键词、单位。本题时间为 2015~2019 年,
“逐年”要和上年对比,说明 2015 年也需要和 2014 年进行比较,2015 年无法判断,说法错误,当选。【选 A】
【知识点】(对应 C 项)已知现期、增长率,求增长量:
1.识别:增长+单位(具体值)。
公式:增长量=(现期*r)/(1+r).2。
速算:
.3(1)
增长率百化分,|r|=1/n。
(2)
增加量=现期(n+1);减少量=现期(n-1)。
【知识点】(对应 D 项)现期量:
1.
题型识别:给现在、求以后某时期的值。
2.
公式:现期量=基期量*(1+r)。
3.
计算:利用特殊分数。
【注意】思路梳理:
1.C 项:
()1
识别:增长+单位(具体值)。
8 ()2
方法:给现期量,增长率,百化分。
2.D 项:
(1)
识别:给现在、求以后某时期的值。
(2)
公式:现期量=基期量*(1+r)。
3.B 项:
(1)
识别:现期+占比最高,现期比重比较。
(2)
方法:整体一样,只需比较部分量大小。
4.A 项:
(1)
识别:简单比较题。
(2)
注意:注意时间陷阱。
拓展 1.(2020 江苏)2011~2018 年全国文物机构数增加最多的年份是( )
A.2011 年
C.2015 年
B.2013 年
D.2017 年
【解析】拓展 1.增加多少代表量,问增量最多。时间段是 2011~2018 年,
注意 2011 年也要比较。主体是机构数,增长量=现期- 基期,看高度差就能比较出哪年的增长量最大,直接看出 2013 年增长量最大,对应 B 项。【选 B】
9
拓展 2.(2017 江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2011~2015 年我国原油、天然气和水风核电产量均逐年增加。
【解析】拓展 2.D 项:时间段 2011~2015 年,“逐年增加”,即要和上年对比增加。2011 年要和 2010 年对比,观察原油数据:2011 年(28.9)<2010 年
(29.0),说明下降,说法错误。
10
【注意】资料分析:
1.
第 1 题选 B 项,基期倍数:利用公式,A/B*[(1+b)/(1+a)],先算左半部分,然后根据后面大于还是小于 1,结合选项估算。
2.
第 2 题选 A 项,年均增长量:江苏特色考点,基期往前推。
3.
第 3 题选 B 项,两期比重:两期比重升降,找到分子、分母增长率,带着符号比较。
4.
第 4 题选 D 项,简单排序:时间、主体、单位、顺序。
5.
第 5 题选 A 项,A 项:注意时间陷阱。B 项:现期比重比较。C 项:增长量计算,百化分。D 项:现期量计算,利用公式。
【答案汇总】1-5:BABDA
11
服务业各项指标计算公式 篇三
服务业各项指标计算公式
一、
核心指标?
1、服务业增加值: 指国民经济产业分类中除农林牧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常住单位(即第三产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增加值可以按生产法计算,也可以按收入法计算.按生产法计算增加值等于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后的余额;按收入法计算增加值等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之和。增加值反映生产单位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反映了本单位或部门对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
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指以服务业常住单位基期所创造的增加值为100,报告期增加值比基期增加值增长量的相对程度,以公式表示为:?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报告期服务业增加值-基期服务业增 加值) /基期服务业增加值×100?
以现行价格计算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是名义增长速度,其中包含价格因素的变化;以可比价格计算的增加值增长速度,剔除价格因素的变化,是实际的增长速度,或称可比价格增长速度.本指标体系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是指可比价格增长速度。?
3、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指服务业增加值在该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
比,用以从三次产业结构角度反映经济发展对服务业的依存度。用公式表示为:?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100?
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
4、人均服务业增加值: 指服务业增加值与同期年平均常住人口进行平均的结果,即该地服务业产品与服务的平均每人拥有量.该指标用以反映某地区服务业发展的绝对平均水平。用公式表示为:? 服务业各项指标计算公式
人均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年常住平均人口×100?
二、配套指标?
5、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用公式表示为:?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6、服务业税收增长速度: 指服务业税收收入报告期比基期的增长比例,通常以现行价格计算。本指标体系中,该速度指标是年度增长速度。用公式表示为:?
服务业税收增长速度=(报告期服务业税收收入-基期服务业税收收入)/基期服务业税收收入×100?
7、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 指某地区全部税收收入中服务业同期提供的税收所占的比例。该指标反映服务业在按三次产业划分的税收结构中的地位。用公式表示为:?
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服务业税收/全部税收×100 ?
8、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指报告期固定资产投资中对服务业的投资比基期相应投资增长的比率,通常以现行价格计算。本指标体系中,该速度指标是年度增长速度.用公式表示为: ?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报告期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基期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基期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00?
9、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指一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对服务业的同期投资所占的百分比,该指标一方面反映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服务业投资的构成情况,另一方面反映了未来新增全社会总供给中服务业所占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00?
1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 指在服务业中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服务业各项指标计算公式
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力占全社会就业人口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全社会从业人员×100?
11、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指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在全部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00-传统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100?
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业生产者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其增长速度即报告期比基期的增长百分比.?
13、交通运输业客货运周转量及其增长速度: 客(货)运周转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各种运输工具运送的旅客(货物)数量与其相应运输距离的乘积之总和。它是反映运输业生产总成果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
客(货)运周转量=Σ旅客(货物)运输量×运输距离?
客运每人公里相当于货运每吨公里。?
统计上在计算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客货运总周转量时,需要对客运周转量进行转换.客运周转量转换为货运周转量的比例分别是:铁路1:1,公路10:1,水运2:1,航空13.7:1.交通运输总周转量的计算公式为:?
交通运输总周转量=各种运输方式的货物周转量+铁路旅客周转量+公路旅客周转量÷10+水运旅客周转量÷2+民航旅客周转量÷13.7 ?
交通运输客货运总周转量的增长速度就是报告期客货运总周转量增长量除以基期客货运总周转量得到的百分比。?
14、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速度: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是某一时点上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与贷款余额的合计数,用以反映该时点金融机构资金融通活动的总规模。服务业各项指标计算公式
其增长速度即报告期比基期的增长幅度相对于基期规模的百分数,按照国家统计局现行统计制度,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发展速度采用加权法计算。计算公式:当期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加权平均发展速度=当期存款余额现价发展速度×(上年年度存款余额÷上年年度存贷款余额合计)+当期贷款余额现价发展速度×(上年年度贷款余额÷上年年度存贷款余额合计)?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速度=当期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加权平均发展速度—100?
15、邮电业务总量增长速度: 邮电业务总量指以货币表现的邮电部门为用户传递信息和提供其他邮电服务的总量。它用各种邮电分类业务量,如函件件数、电报份数、长话张数、市内电话和农村电话的年均户数、订销报刊累计份数等,分别乘以相应的
更多推荐
指数,服务业,增长,基期,计算,增加值,公式,投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