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1日发(作者:)
2012年特岗教师考试《中学语文》专家命题预测题及参考答案四 篇一
2012年特岗教师考试《中学语文》专家命题预测题及参考答案四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四项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荸荠苹果 完璧归赵 无精打采
B.恫吓茄子无动于衷歇斯底里
C.悱恻讹诈再接再励宏伟蓝图
D.奇葩瘸子处心积虑奋发图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7月21日,在德国首都柏林,购买到《哈利•波特》完结篇的书迷们欣喜若狂
B.中国武侠电影以其高深莫测的功夫和博大精深的哲理,深受外国观众的喜爱
C.在记者的记忆中,洪灾区是这样的:大堤上绵延数里的救灾帐篷,数万群众安土重迁,在救灾帐篷里,白天日晒雨淋、晚上蚊叮虫咬
D.“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纵观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奖影片,虽然各有千秋,但它们的共性都是能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任何一门艺术,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都会缺少灵性。
①空间的想象,
②赢得了观众的拥护;
③想象的空间,
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感受。
⑤让观众丰富了影片,
A.③②①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③⑤④①②
D.①⑤④③②
4.“飢”和“餓”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
A.语法功能不同:“飢”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定语;“餓”则只能做谓语
B.程度深浅不同:“飢”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子空,想吃东西;“餓”是严重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河南教师资格网:/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C.范围广狭不同:“飢”可以用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餓”只能用于人
D.侧重的方面不同:“飢”侧重于内在感受;“餓”侧重于外在表现
5. 根据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 )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A.成长纪录袋
B.考试成绩
C.学习习惯评价
D.结果评价
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这一系列中的一项是( )。
A.诗歌与散文
B.小说与戏剧
C.新闻与写作
D.文化论著研读
二、填空题(每空l分。共10分)
7.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1)柳永在《雨霖铃》一词中感慨:“_____________,更与何人说!”苏轼则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解嘲:“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__ !”
(2)杜甫在《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李煜则在《虞美人》词中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李清照则在《声声慢》中一声长叹:“这次第,_______________?”
(3)苟子在《劝学》中说:“吾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 。”韩愈在《师说》中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9. 义务教育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________”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_________”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三、简答题(20分)
10.简析《神曲》的艺术特征。(8分)
11.试分析丁玲早期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中沙菲的形象。(6分)
12.请简述你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问题的认识。(6分)
四、鉴赏题(26分)
13.赏析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河南教师资格网:/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易卜生是挪威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揭露社会现实,却提不出拯救社会的办法,在《玩偶之家》中对娜拉出走以后往何处去未能解答。因此,列维陀夫说:“易卜生是天才的问号。”萧伯纳是英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作品揭露资本主义的特征常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平民看了为之感叹,统治者看了感到吃惊和不安。因此,列维陀夫评论说:“萧伯纳却是一个伟大的惊叹号。”我国著名作家唐弢在分析鲁迅的一生和他的作品后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
唐弢为什么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请从鲁迅的一生和鲁迅的作品两个方面分别作出简要的回答。
14.赏析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①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杨 花
吴 融
不斗秾华②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
[注]①永丰: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②秾华:盛开的花朵。
(1)这两首诗都以什么为写作对象?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倾向?(2分)
(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三四两句的表现手法和表达内容。(8分)
15.试赏析《离骚》的开篇艺术。(10分)
离 骚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日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五、案例分析题(12分)
16.下面是一位教师在实施《荷塘月色》教学时的开头导入环节,试针对此设计作一评析。
(6分)
教师: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学们对他的生平经历还知道些什么?(以上答问可灵活掌握,以下教师简述)
教师: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今天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河南教师资格网:/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塘月色》,从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当然,教学重点应放在:作品结构、语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从而认识本文主旨。
17.《(论语)十则》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也是中学阶段学生较早接触的文言文。下面是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的片断。请根据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实际内容,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于文言文教学的看法。(6分)
在正式的内容讲完之后往往要组织一些活动课,它是“大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翼。当年杭州二中的著名特级教师林炜彤先生曾对我说过:学生最讨厌什么样的课?——公开课;最喜欢什么样的课?——七扯八扯的课。我理解,所谓“七扯八扯的课”,其实就是活动课,就是教学内容向课外、向生活的延伸。由于能扩展视野,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没有必须完成的作业,它备受学生欢迎。活动课还能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别忘了,“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在这一课组织的活动是:
(1)网上拜访孔子。点击进入:①“中国孔子”网站;②孔子博物院;③孔子箴言名句。这些网站中有许多有趣的东西。
(2)中央电视台“千秋史话”节目之《孔子》(我这里有一套“千秋史话”的光盘)。电视往往是很有吸引力的。
(3)探究性学习。这一项最有价值。我这样安排: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你有疑,特别是“无疑之疑”吗?在适当的时候老师提出自己准备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能不可能没什么联系?先向学生交代,这个问题是许多人不解的问题,几个语文网站的“论坛”中都有人讨论这个问题,可惜结论都不能让人信服。你若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创见。
六、技能应用题(14分)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河南教师资格网:/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
(1)如果请你来为九年级学生命制试题,请以这首诗为阅读材料,设计两道阅读理解测试题,并注明参考答案及分值(8分)
(2)如果要你用一课时讲授这篇课文,学生对象是九年级学生,请你为这堂课设计一份板书。(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解析]C项中的“再接再励”应为“再接再厉”。
2.C[解析]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极点,高兴得像发了狂,也指十分高兴的样子。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多指学问、技术)。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与语境不符。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补充,使恰到好处。
3.A[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横线前面说的是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接下来必然谈想象空间,所以排除BD项;再来看文段最后一句,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都会缺少灵性,所以之前的内容应是想象的空间丰富了影片,也丰富了自己。故选A项。
4.B[解析]“餓”与“飢”这两个字在先秦以前各表其意,“飢”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子空,想吃东西;“餓”是严重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后来通用,现在又简化成了“饿”字。比如《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虽然吃不饱,但是不至于饿着。《淮南子•说山训》:“宁一月饥,无一旬饿。”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5.A[解析]根据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6.C [解析]国家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分为“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故选C项。
二、填空题
7.(1)便纵有千种风情早生华发
(2)不尽长江滚滚来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怎一个愁字了得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师之所存也
8.《文心雕龙》
9.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三、简答题
10.(1)梦幻与现实的交融。《神曲》虽以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但丁的灵魂在理性和爱的指引下幻游三界达到至善境界的经历,有很浓厚的宗教幻想色彩,但作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尖锐复杂的党派之争,反映了教皇和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这种梦幻与现实的交融,反映了作者对基督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积极态度,体现了新文化的发展趋势。
河南教师资格网:/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2)工整与协调的结构。《神曲》分为3部,每部33歌,加“序曲”,共100歌。各部篇章基本相等,《地狱》4720行,《炼狱》4755行,《天堂》4758行。长诗采用连锁押韵式衔接,每部诗的末尾均以“群星”一词作结。作品在整体上工整而协调,如象征痛苦和绝望的地狱色调阴暗,象征苦修和希望的炼狱则柔和明朗,作为幸福境界的天堂则色调绚烂明丽。
(3)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神曲》从头至尾充满象征和寓意。森林、狮、豹、狼被称为《神曲》的四大象征;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性,贝亚特丽齐是爱和信仰的化身,他们象征着人的生活要有知识和爱的指引;三界之行是“人类精神”由罪恶到净化直至幸福的必然过程,地狱象征黑暗社会,天堂为理想境界,炼狱是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作品中许多人物也都有寓意,作品的结构也是象征的,“3”的含义(3部、33篇、3韵句)就意味着神学上的“三位一体”。
(4)《神曲》运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并采用了意大利的民歌形式。这就打破了正统的用拉丁文写作的惯例,使《神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民族特色。
11.(1)她是“五四”退潮后背负时代苦闷和心灵创伤的现代女性。
(2)她蔑视封建礼教,憧憬个性解放,追求灵肉统一的理想爱情。
(3)理想的幻灭使她找不到正确的出路而陷入颓废,内心充满着矛盾和骚乱,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社会作病态的反抗。
(4)莎菲的苦闷是“五四”时期获得个性解放的激进青年,在革命低潮中陷入彷徨、无主的真实写照。
12.(1)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
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四、鉴赏题
13.(1)从鲁迅的一生来看,说他是一个句号,意为他的一生是完美的无憾的,完全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从鲁迅的作品来看,说他是一个句号,意为他的作品是冷静的,理性地剖析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出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
14.(1)①杨柳(或柳树);②赞美(或褒扬)。
(2)①白诗采用了双关(或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面上看,抒发的是对永丰柳独处荒园、无人观赏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又借此表达了人才不被欣赏和任用而遭埋没的感慨和愤懑。
②吴诗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同样面对春风,百花痛恨不已,恨自己的花瓣被吹落了,美河南教师资格网:/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貌被吹走了;而杨花则在春风中尽显自己的风采。
15.(1)追溯身世以示其高贵与清白,与下文的曲折人生形成鲜明对比。
(2)开篇就交代了诗人的“内美”,这实际上蕴含了楚国民族精神,是楚国精神的内化。
(3)熔铸神话传说,定下全篇浪漫主义基调。
(4)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把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和理想结合起来,使物具有象征的意味,使情具有更具体的附着和寄托。
五、案例分析题
16.《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对于文学作品鉴赏,强调“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在阅读之初,向学生适当提供一些背景信息,将有利于学生的主动阅读。不过,必须注意教师的指导不能取代学生的自主阅读。上述案例中的教师,在散文鉴赏教学之初,就简单化地将相关的背景信息,尤其是带有明显态度倾向性的结论性意见直接传递给学生,将对学生的积极阅读及独特感受体验的获得产生极大的干扰及制约,是不可取的。
17.从正面论,优点有三:(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发挥了语文教学活动的功能;(3)注重拓展运用语文教学资源。
从反面论,不足有三:(1)在教学内容方面,过分强调“迷住”(吸引)学生,而将许多并非必要的东西纳入课堂;(2)在教学方法、手段的选用方面,同样为了照顾学生的兴趣,过多地采用了并非必要的上网、看电视等活动;(3)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还存在着脱离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实际的问题,比如“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对“许多人不解的问题”进行所谓的探究。
六、技能应用题
(1)①“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4分)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之情和为祖国献身的愿望。生前和死
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著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②本诗的抒情色彩浓烈,诗人为何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达到这种抒情效果?(4分)
参考答案: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所依。
(2) 我爱这土地
艾青
河南教师资格网:/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鸟←―――假如———我
歌唱 爱
↓ ↓
—→土地(祖国)←一——
河南教师资格网:/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语文教师选调考试题 篇二
-
语文教师选调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以下四项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荸荠 苹果 完璧归赵无精打采
B.恫吓 茄子 无动于衷歇斯底里
C.悱恻 讹诈 再接再励宏伟蓝图
D.奇葩 瘸子 处心积虑发奋图强
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7月21日,在德国首都柏林,购置到\"哈利·波特\"完结篇的书迷们欣喜假设狂。
B.中国武侠电影以其高深莫测的功力和博大精深的哲理,深受外国观众的喜爱。
C.在记者的记忆中,洪灾区是这样的:大堤上绵延数里的救灾帐篷,数万群众安土重迁,在救灾帐篷里,白天日晒雨淋、晚上蚊叮虫咬。
D.\"中国印\"舞动的〞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表达了\"更快、更亮、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 z.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纵观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奖影片,虽然各有千秋,但它们的共性都是能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任何一门艺术,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都会缺少灵性。
①空间的想象,
②赢得了观众的拥护;
③想象的空间,
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感受。
⑤让观众丰富了影片,
A.③②①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③⑤④①② D.①⑤④③②
4.\"飢〞和\"餓〞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
A.语法功能不同:\"飢〞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定语;\"餓〞则只能做谓语。
B.程度深浅不同:\"飢〞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了空,想吃东西;\"餓〞是严重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 z. -
C.*围广狭不同:\"飢〞可以用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餓〞只能用于人。
D.侧重的方面不同:\"飢〞侧重于内在感受;\"餓〞侧重于外在表现。
5.根据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进展评价时应该注意建立开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
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
A.成长纪录袋 B.考试成绩 C.学习习惯评价 D.结果评价
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这一系列中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诗歌与散文 B.小说与戏剧 C.新闻与写作 D.文化论著研读
二.填空题〔共10分〕
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古诗文名句〔6分〕
⑴柳永在\"雨霖铃\"一词中感慨:\" ,更与何人说!〞苏轼则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解嘲:\"多情应笑我, !〞
⑵杜甫在\"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 。〞李煜则在\"虞美人\"词中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清照则在\"声声慢\"中一声长叹:\"这次第, ?〞
. z. -
⑶荀子在\"劝学\"中说:\"吾日参省乎己, 。〞韩愈在\"师说\"中说:\"是故无贵无贱,道之所存, 。〞
8.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9.义务教育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开展。
三.简答题〔20分〕
10.简析\"神曲\"的艺术特征〔8分〕
11.试分析丁玲早期作品\"沙菲女士的日记\"中沙菲的形象。〔6分〕
12.请简述你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问题的认识。〔6分〕
四.鉴赏题〔26分〕
13.赏析下面一段文字,答复后面的问题。〔6分〕
易卜生是挪威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揭露社会现实,苦于找不到拯救社会的方法,在\"玩偶之家\"中对娜拉出走以后往何处去未能解答。因此,列维陀夫说:\"易卜生是天才的问号。〞萧伯纳是英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作品揭露资本主义的特征常用幽默挖苦的手法。平民看了为之感慨,统治者看了感到吃惊和不安。因此,列维陀夫评论说:. z. -
\"萧伯纳却是一个伟大的惊叹号。〞我国著名作家唐弢在分析鲁迅的一生和他的作品后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
唐弢为什么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请从鲁迅的一生和鲁迅的作品两个方面分别作出简要的答复。
14.赏析下面两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①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花
吴融
不斗秾花②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百花长恨风吹落,
10分〕 z.
-
惟有杨花独爱风。
[注]①永丰:**附近的一个地方。②秾花:盛开的花朵。
〔1〕这两首诗都以什么为写作对象,都表达了自己的什么样的感情倾向?〔2分〕
〔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三四两句的表现手法和表达内容。〔15.试赏析\"离骚\"的开篇艺术。〔10分〕
离骚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五、案例分析题〔12〕
.
8分〕
z.
-
16.下面是一位教师在实施\"荷塘月色\"教学时的开头导入环节,试针对此设计作一评析。〔6分〕
教师: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学们对他的生平经历还知道些什么?〔以上答问可灵活掌握,以下教师简述〕
教师: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困难曲折的道路。今天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当然,教学重点应放在:作品构造、语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从而认识本文主旨。 〔 播放录音或教师表情朗读〕
17.\"〈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也是中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下面是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的片断。请根据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实际内容,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于文言文教学问题的看法。〔6分〕
在正式的内容讲完之后往往要组织一些活动课,它是\"大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翼。当年**二中的著名特级教师林炜彤先生曾对我说过:学生最讨厌什么样的课?——公开课;最喜欢什么样的课?——七扯八扯的课。我理解,所谓\"七扯八扯的课〞,其实就是活动课,就是教. z. -
学内容向课外、向生活的延伸。由于能扩展视野,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没有必须完成的作业,它倍受学生欢送。活动课还能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别忘了,\"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在这一课组织的活动是:
1.网上拜访孔子。点击进入:〔1〕\"中国孔子〞,〔2〕孔子博物院,〔3〕孔子箴言名句。这些中有许多有趣的东西。
2.中央电视台\"千秋史话〞节目之\"孔子\"〔我这里有一套\"千秋史话〞的光盘〕。电视往往是很有吸引力的。
3.探究性学习。这一项最有价值。我这样安排: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你有疑,特别是\"无疑之疑〞吗?在适当的时候教师提出自己准备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能不可能没什么联系?先对学生交代,这个问题,是许多人不解的问题,几个语文的\"论坛〞中都有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可惜结论都不能让人信服。你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创见。
六、技能应用题〔14分〕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我爱这土地\"
. z. -
艾青
假设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
⑴如果要请你来为九年级学生命制试题,请以这首诗为阅读材料,设计二道阅读理解测试题,并注明参考答案及分值。〔8分〕
⑵如果要你用一课时讲授这篇课文,学生对象是九年级学生,请你为这堂课设计一份板书。〔6分〕
. z.
赏析屈原英汉《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 篇三
赏析屈原英汉《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
I﹑理解《离骚》的准确含义及英语译文,理解“香草美人”的含义,为赏析译文打下基础: “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 “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从屈原的全部作品及作品中的政治思想联系起来,就是从整体认识问题,暂时逃离骚乱的楚国,这就是‘离骚’。 ”通常译为“Sorrow After Departure”.有译为“On
Encountering Trouble” 。也可以直接写“Li Sao”.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 ”后以“香草美人”比喻忠贞贤良之士,在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从以上对屈原德行文采之评价,我们似乎可以闻到远古飘来的淡淡的芬芳。诸如以上谈到香草香木的诗句,不下六、七十句,种类约有三十种之多。他一再以兰蕙等香草来显扬君子修身养性所追求的「明德之香」。
II﹑了解屈原生平,以把握《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的背景。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是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 《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诗人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屈原善于运用打比方来说理,如:“鸷鸟之不群兮”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圆之能周兮”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等。 如下列诗句中英文的比兴意义:
①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以芬芳香草比品德高尚。
I make a belt of grasses sweet ,oh!And add to it clovers
and thymes.
②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以众女嫉妒比小人诽谤。
Theslanders envy my beauty ,oh﹗They say I playlicentious
part.
③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以规矩绳墨比法度纪纲。
They like the crooked and not the square ,oh﹗
Accommodation is their measure.
④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以恶鸟凡鸟比正人君子。
The eagle cleaves alone the air,Since olden days it has been
fleet.
III﹑在把握“楚辞”的特点基础上,理解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在英译文中把握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楚辞”: “楚辞”以楚地的诗歌形式和方言声韵来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作品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
王逸把《离骚》的意象体系分为三类:社会性的意象群,自然界的意象群,神话界的意象群。诗中的意象体系多为第一、二类,即主要以“香草美人”为喻,如原文中出现的蕙,茝,芰荷,芙蓉,蛾眉等,表达自己高洁的胸怀、美好的心灵。正如司马迁所说的那样:“其行洁,故其称物芳。 ”屈原借助“香草美人”托物喻志的手法,为后代诗人作家所普遍借鉴,成为我国诗歌的抒情传统。
《离骚》里的香草据统有15种,如下列出:江离、芷(兰芷、芳芷)、秋兰(幽兰、木兰)、申椒、菌桂、荃、蕙、留夷、揭车、杜衡、秋菊、薜荔、芰荷(芙蓉)、宿莽(按:如琼枝、若木之类似是而非的不入谱。 )《离骚经》中的辞句举例: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都是香草,江离就是芍藭。辟芷是生在幽僻处的白芷。秋兰又称建兰。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译文(许渊冲 译1995)如下:
I have so much beauty inside ,oh,
And add to it a style ornate。
I weave sweet grass by riverside,oh,
Into a belt with orchids late。
Like running water years will pass,oh。
I fear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ne。
At dawn I gather mountain grass,oh,
At dusk I pick secluded one。
The sun and the moon will not stay ,oh,
Spring will give place to autumn cold。 Grass will wither and trees decay,oh,
I fear that beauty will grow old。
Give up the foul while young and strong,oh,
Why wont you my lord,change your style andway?
Ride your fine steed,gallop along,oh,
I ll go before you lest you stray。
余既滋兰之九晼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哀众芳之芜秽。译文(by chong)如下:
I grow spring orchids in fields nine ,oh,
And a hundred acres of clover 。
I plant peonies line by line,oh。
Mixed with fragrant grass all over。
I ’see their leaves green and blooms red,oh,
And reap the fruit in season due。
I am not grieved they’re withered,oh,
But they decay mid weeds in view。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科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译文(许渊冲 译1995)如下:
All vie in avarice and greed,oh。 Their lust is never gratified。
Judging others by their own deed,oh,
They ’re jealous-minded and green–eyed。
I am not so eager as they,oh,
To run after wealth here and there。
Old age draws near from day to day,oh,
Have I a name lasting and fair?
From magnolia I drink the dew ,oh,
And feed on aster petals frail。
My spirit being pure and true,oh,
Do I care to grow lank and pale?
I string clover with gathered vine,oh,
And fallen stamens there among,
I plait cassia tendrils and twine ,oh,
Some strand s of ivy green and long。
I〞ll imitate the ancient sage,oh,
Not the vulgar world of today。
Though I displease the modern age ,oh,
I〞ll follow the ancient way。
诗中花草,如江离、芷(兰芷、芳芷)、秋兰(幽兰、木兰)、申椒、菌桂、荃、蕙、留夷、揭车、杜衡、秋菊、薜荔、芰荷(芙蓉)、宿莽出现在下列诗句中。扈江离与辟芷,纫秋兰以为佩:I weave sweet
grass by riverside,oh,Intoa belt with orchids late。这两句的意思就是「修身清洁,取江离辟芷等香草作为衣物,联缀秋兰佩戴在身上。 」亦即屈原博采众善以自我约束,修养身心。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At dawn I gathermountain
grass,oh,
At dusk I pick secluded one。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淫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 夫 蕙 苣: Pepper and cassia
also grew ,oh,Sweetorchids were formed into rings。
兰是兰科的一大类植物,种类繁多,不知屈原是种那一种?蕙有可能是蕙兰,而不是蕙草(即熏草,或称零陵香),为建兰的一种,花红色,边缘有黄带。
此是屈原说他既栽植了九畹(田三十亩曰畹)的兰草,又种了百亩的蕙兰,也就是寓意「虽被流放,仍大量栽植兰蕙,修行仁义,勤奋不懈。 」
诸如以上谈到香草香木的诗句,不下六、七十句,种类约有三十种之多。他一再以兰蕙等香草来显扬君子修身养性所追求的「明德之香」。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I plant peoniesline by line,oh。
Mixed with fragrant grass all over。朝 饮 木 兰 之 坠 露
兮,夕 餐 秋 菊 之 落 英:Frommagnolia I drink the dew ,oh,And feed on aster petalsfrail。
再如: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淫。
译文:The Sacred One neglects his duty,oh﹗
He will not look into my heart. Theslanders envy
mybeauty ,oh﹗They say I play licentious part.再看一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译文:My heart tells me its good and
meet,oh﹗I won’t regretto die nine times.
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该句译为:My way ahead ’s along ,long one,oh﹗I’ll seek my Beauty high and low. (许渊冲 译1995).
Hawkes把该句译为:“So longthe road had been and full of
difficulties,I sent word tomy escort to take another route.”
2020 篇四
课题
主备:马俊
离骚
审核:胡志清 时间:2019.5
二次备课
【课 型】 新授课
【三维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了解“楚辞体”的特征和《离骚》的历史地位。
2.反复诵读,鉴赏重点句子,理解并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3.了解本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背诵名句,感受屈原洁身自好、坚持正道的高尚节操。2.学习诗歌比兴手法的运用,理解诗中的“美人”“香草”的意象内涵。
【教学难点】 本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与之相照应的,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就是《楚辞》。今天我们学习的《离骚》就选自《楚辞》。
二、背景知识
1.关于作者
2.关于背景
3.文学常识
(参见《活动单导学课程》P55)
三、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苗裔( ) 孟陬( ) 辟芷( )
宿( )莽 骐( )骥( ) 驰骋( )
(2)通假字
1.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3.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3)词类活用
1.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3.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4-1 4.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4)特殊句式
1.恐年岁之不吾与
2.肇锡余以嘉名
(5)给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该词语
⑴ 苗裔: ⑵ 孟陬:
⑶ 揆: ⑷ 肇:
⑸ 重: ⑹ 扈:
⑺ 辟芷: ⑻ 汩:
⑼ 搴: ⑽ 阰:
⑾ 骐骥:
四、研讨课文,走进诗人形象
1.理解思想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 分析、讨论、概括)
第一部分(1~8句):
第二部分(9~12句):
第三部分(13~24句):
2.研读第一部分。
(1)这部分“叙说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请说说看,这三点分别是哪几句写出来的?
[明确]课文中第1—2句写自己高贵的出身,第3—4句写自己降生的祥瑞,第5—8写自己美好的名字。
(2)写这几点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三点共同表现出了作者高度的庄重自爱。
3.研读第二部分。
“内美”句承上,“修能”句启下。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诗人如何展现自我形象的?)
[明确]“内美”承上是指第1—8句中所说的自己高贵的出身降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这都是上天与先人赐予的。诗人并未满足,依然“重之以修能”,“修能”句启下,第11—12句就用采集香花美草来比喻自己对“修能”的追求,把江离与芷草披在身上,把秋兰结成饰物挂在身边,只要是美好的品格,诗人都学习。因此“内美”和“修能”正是作者对自己高尚品格和美好才能的评价,正是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
4.研读第三部分。
4-2 (1)诗人感到“年岁之不吾予”之后后又是怎样做的呢?
[明确]
(2)第13—20句“焦虑之情,忧患之意,溢于言表”,请同学们具体说说,作者为什么会表现出“焦虑之情,忧患之意”呢?
[明确]“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悟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对一心报国的诗人而言,最令人担心的是时光如流水逝去,而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而另一方面,诗人更是充满忧虑“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人”在这里指君王,君王昏聩误国,保守落后,政治混乱。诗人虽怀有一腔热忱,无奈“美人”不识。所以作者会表现出“焦虑之情,忧患之意”。
(3)第21—22句“上句词直,下句意婉”,你是怎么理解的?
[明确]这两句的抒情对象都是楚王。“不抚壮而弃秽兮”是劝告楚王把握年岁盛壮的时机,丢掉秽恶的行径。直接说君王行径秽恶,这就是“词直”诗人下旬中却改用商里的语气说“何不改此度”,婉转地说“为什么不改变这种不善的法度呢”。体现了诗人虽然对楚王的秽恶行径非常愤恨,但他依然忠于楚王,对楚王还是很恭敬的。这就是“意婉”。
(4)第23—24句“崇仰真理,当仁不让。强烈的道德觉醒”,你是怎么理解的?
[明确]诗人想像驾着骏马骄向远方,他热情地回首,望着徘徊无路的楚王,高喊着来吧,我为你在前面引路!”诗人崇仰真理,有着高尚的人格,所以他当仁不让地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在他的思想中,自己是顶天立地的人。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意味着人的觉醒。
五、香草美人的艺术特色
《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
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明确: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用黄昏期而中道变卦比喻君王失信。
六、课堂小结
4-3 《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象、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在思想和艺术上具有相当打的美丽,令无数文人学者倾倒。同时,它让我们了解了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七、作业布置
1、反复诵读,背诵。
2、《活动单导学课程》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离骚
《诗经》——《国风》——现实主义——黄河流域——西周春秋(四言)(民歌)
《楚辞》——《离骚》——浪漫主义——长江流域——战国(七言为主)(屈原)
追求美政 九死未悔 忧国忧民
(香草美人) (艺术之美)(人格之美)
【教学反思】
离骚远离我们现代这个时代,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屈原,喜欢《楚辞》、喜欢《离骚》。就本人来说,不是很喜欢屈原的那样子的做法。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刚上完第二课时的离骚,发觉学生跟我的意见有一致的地方。但是我觉得我在备这一课的时候,能够以平常的心态去接受屈原,虽然不赞同他的做法。而学生却不同,他们如果不喜欢这个人,他们就有排斥的意味。特别是男生没有人特别喜欢这样的文章,又是属于古典诗歌,对它的学习,简直说是痛苦的。只有痛并快乐着才是我们进入文本的先决条件,刚开始导入的时候,让他们用“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结构句式来说说自己对屈原的评价。这样的问题一打开,让我特别吃惊的事情来了,个执一词,不知道如何收拢。而鄙视远远比赞美的的呼声强烈。我如何才能让他们能够转变这样的局面成了我继续上课的关键。我只能
4-4 以现代的中学生如此评价,而文学史上的评论家们却给以很高的评价。下面我们来看看评论家的评论是否中肯一些,而我们是不是太偏激了一些,是不是给历史人物一个公正的评价。由于学生没有预习,于是就有了学习时,连它讲了什么内容都不知所云,只能耐着性子,把备好的课上下去。将屈原的品行修能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政治理想加以分析,和他写作上比喻移情的用法予以解释,并让学生下去,自己去找出相关的句子。
这堂课就如此匆匆结束,少了读,少了背诵,少了学生的参与,多的只是老师念经式的灌输。静下心来想了想,可能让他们自己先预习一下,看一遍相关注释,下一节课再来讲会不会让学生收获大一些呢。以后的教学当中,应注重基础应该是我现在要改变的一种教学方式.难点的突破最好放在学生提问的时候,也许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吧。从他们的实际出发,不例入会考篇目的文章的学习,只能以积累屈原名言,提高他们的写作作为自己教学的重点了。
4-5
感动中国2015颁奖词 篇五
感动中国2015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颁奖词
1、誓言无声:黄旭华
【颁奖词】:
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2、崇仁厚德:刘盛兰
【颁奖词】: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3、心比金坚:陈俊贵
【颁奖词】:
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4、一秉至公:段爱平
【颁奖词】:
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刚起乡亲的盼望。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柔弱。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
5、>天开:沈克泉、沈昌健
【颁奖词】:
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
6、格桑花开:格桑德吉
【颁奖词】: 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山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7、秋兰为佩:胡佩兰
【颁奖词】: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8、寸草春晖:姚厚枝
【颁奖词】:
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深厚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请上天给你多一些>,让你把美好的愿望,织进这春天的图景。
9、克明俊德:方俊明
【颁奖词】:
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们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的面前。
10、松筠之节:龚全珍
【颁奖词】:
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跨越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
文/安宁每个月父亲收到我的汇款单,是他的一份虚荣。父亲节时我在汇款单上写了祝福,他却找借口说忘了没取。工作后,我极少打电话给父亲,只是在每月领了工资后,寄500块钱回家。每次到邮局,我总会想起大学时父亲寄钱的情景。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爱,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爱,让整个世界充满着幸福,洋溢着和谐! 文/张丽娟梳头是每个人再熟悉不过的事了,而我,不仅乐于此,而且善于此。我可以给自己设计出很多很多式样的发型,每天以不同的风格示人,引来朋友们无限的赞美和羡慕。
这是一封我父亲写给我的信,我一直当作宝贝似的珍藏着,每次拿出来看,我都感觉到一种沉甸甸的重量。这封信已经并将继续给予我无穷的力量。题记青子吾儿:你好!
感恩是一种力量写给高三同学的第10封信同学们:我给大家写这封信,心中有无限感慨。在教学楼上悄悄走过,我看到明亮柔和的灯光映衬着同学们伏案读书的可爱面庞、看到老师在教室里辅导与学生一起构成的曼妙图画,一轮圆月高悬,外面传来悠...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匆匆中,很少有人停下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时间便在匆匆中度过了。给大家讲个故事吧!故事发生在寒冬腊月,北风呼呼的吹,寒风像冰渣一样在人们的脸庞无情的划过。
鸟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人,身为宇宙之主宰,亦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在生命的旅途中点燃了一盏明灯;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掌握了人生宫殿一门门的钥匙;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在人生的海洋中拥有了一艘坚固的船...
文/叶倾城她倾身上前,轻轻叫一声:爸,爸,你听见了吗?父亲的头,微微向她的方向动一下,嘴里含混地唔一声。这是父亲给世界留下的最后声音。她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常带她去大学的露天电影院看电影。
更多推荐
学生,诗人,语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