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三下 认识小数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版数学教科书三年级(下)P100-101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以“米”、“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2.能正确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3.结合操作,明白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知道小数也是十进制计数。 4.在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数学活动中,与人合作交流,培养发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其含义、读、写。 难点:建立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米尺、课件、计数教具 学生:米尺、学习单、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在“米尺”中初步感知 1.(出示米尺,结合情境)学生观察发现:课桌长1米。 2.(继续情境)师:你知道课桌的宽、高分别是多少米吗?试着在学习单上写一写。 (1)交流课桌宽。 发现宽不足1米,答案可能有: ① 4/10米 师:为什么用4/10米表示? ② 0.4米 师:你是怎样想的? ③ 4米 预留空间,让学生纠错。 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4份可以写成4/10米,也可以用0.4米表示,也就是4分米。(板书:4/10米 0.4米 4分米) (2)交流课桌高。 ①师:你是怎么表示高的?现在觉得还能怎么表示吗?(意在让学生用分数和小数表示)。 ②在米尺上指出表示课桌高的长度,说说这样表示的理由。 3.提问:在米尺上还能找到其它长度吗? 学生分小组在米尺上指一指,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全班交流,概括小结。 (1)同一长度可以用不同形式的数表示。 (2)十分之几米就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3)表示对应长度的方式不同,含义是一致的。 5.揭示课题。(板书:认识小数)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对小数与十进分数的联系能从形象具体抽象到含义理解,利用长度测量和单位转换是较为直观渐进的方式之一。因此,以教材例题中测量课桌的宽和高为素材,引导学生从不满1米开始思考如何表示,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联系分数的含义,由十分之几米可以表示几分米,引入零点几米(小数)也可以用来表示。以此为基础,开始小数含义的认识历程。这种从源头起步,从需要出发的教学设计,对直观感知小数的含义十分重要。 二、在“价格”中有所感悟 1.师:这块橡皮的价格你能用小数表示吗? (1)学生先写一写、圈一圈。思考为什么这样表示? (2)交流为什么这样表示的理由。 ①学生图示中表达的理由。 ②数学含义中表达的理由。 2.观察小数,了解各部分的名称,以板书强化对小数点、整数部分、小数部分的认识与书写。 3.十分之几的分数为什么可以用零点几表示? ①学具操作,引导发现小数和整数一样“满十进一”。 ②含义理解,明确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零点几表示。 4.专项练习:几元几角与几点几元的互换。 5.回顾反思,抽象概括。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初步感知小数的基础上,将几元几角改写成用元做单位,以图示、表达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小数含义的认识程度,再次让他们自主建立小数和分数的联系,使小数的含义由最初的感知渐进到理解,再通过学具操作,引导发现小数和整数内在的“满十进一”共性。 另外,设计直接让学生探索整数部分不为0的小数,一方面是为学生学习提供新空间,另一方面是由熟悉的事物和环境实现认识纯小数向认识混小数的过渡与发展,避免“小数比整数小”的错误认识。 三、在“设计”中巩固认识 1.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设计自己想表示小数。 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共同分享。 (1)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2)整数部分不为0的小数。 3.介绍自然数、整数概念。 ◇设计意图:学生对小数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学生自己投入、自然建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①因此,提供学习材料,预留学习空间,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将小数与分数、整数融合,完成直观感知下的形象到抽象的认识。符合数结合形,自主构建小数的认识进程。 四、全课总结 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